close

711133409_m.jpg

關於火鍋的起源,有兩種説法:一種説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, 那時的“銅鼎”,就是火鍋的前身;另一種説是火鍋始于東漢, 出土文物中的“鬥”就是指火鍋。可見火鍋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。四川火鍋早在左思的《三都賦》中有記錄。可見其歷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。

 

   《魏書》記載,三國時代,曹丕代漢稱帝時期,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,但當時並不流行。到了南北朝時期,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。最初流行于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,人們用來涮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魚等各種肉食,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,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,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。到北宋時代,汴京開封的酒館,冬天已有火鍋應市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,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肴。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,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。日本室町時代,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在一三三八年。日本稱火鍋為“司蓋阿蓋”又稱“鋤燒”。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、法國、英國等國家。

7鋤燒01.JPG

   火鍋,古稱“古董羹”,因放料入沸水時發出的“咕咚”聲而得名。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,歷史悠久。據考證,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“鑊鬥”,即為火鍋。唐朝白居易的《問劉十九》詩:“綠蟻新醅酒,紅泥小火爐。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?”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。到宋朝,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,南宋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食譜中,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。元朝,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,用來煮牛羊肉。至清朝,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,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“宮廷菜”,清宮禦膳食譜上有“野味火鍋”,用料是山雉等野味。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,他曾多次遊江南,每到一地,都備有火鍋。相傳,他于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“千叟宴”,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,應邀品嘗者達5000余人,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。

 

  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,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、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,而加以變化的。就像“花椒”在沒傳進中國前,怎會麻辣鍋?“辣椒”在未進入中國時,又怎麼會有辣的調味出現呢? 三國時代,魏文帝所提到的“五熟釜”,就是分有幾格的鍋,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,和現今的“鴛鴦鍋”,可説是有異曲同工之妙。 到了南北朝,“銅鼎”是最普遍的器皿,也就是現今的火鍋。演變至唐朝,火鍋又稱為“暖鍋”。

 

   從元、明、清到現今,火鍋器皿上的變化並不大,新的容器除了鍋寶採用耐高溫透明玻璃,煮的時候可見食物的翻騰,吃的時候較不會有漏網之魚外,銅鍋、鐵鍋、砂鍋等鍋具,只是在制作上更為精致,多已使用幾千年以上,而現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廣泛的鍋具為“不銹鋼鍋”,也就是俗稱的“白鐵鍋”。

 

   雖然火鍋器皿的變化不大,但是在燃料使用的進步卻是一日千裏,從柴火到木炭,從電爐、酒精到瓦斯、電磁爐,以木炭的使用歷史最久,也最有風味,但也是最污染空氣的一種方式。電磁爐雖然最乾凈也最方便,但風味較差,瓦斯最好控制火候的大小,方便、好用,不過卻也較危險。相對於燃料上的多變化,在調味沾料的演變卻趨于保守。涮羊肉的沾料千年不變,汕頭沙醬以獨門配方為傲,其他豆腐乳、豆瓣醬也都是以老牌子為號。另外,一些基本搭配的沾料還有醬油、蔥、蒜、蛋、麻油、辣椒等等,樣式不少,如何同中求異,都賴各家的獨門調配。

By tszho

(圖片來源:GOOGLE 圖片蒐尋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u Marlene巫馬琳 的頭像
    Wu Marlene巫馬琳

    Wu Marlene巫馬琳的部落格

    Wu Marlene巫馬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